柴荣提赵匡胤上来是有私心的,因为赵匡胤这些年来的成就,和其他的将领比起来,要差很多。因为柴荣是个喜欢自己率军打仗的人,而赵匡胤一直跟随柴荣,单独率军的机会很少,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不多,在柴荣心中,赵匡胤可以帮着暂时确保儿子安危,但因为没有很大的能力,所以不会夺了儿子的天下。说白了,在柴荣的心理,赵匡胤是个衷心之人,而且是个才干平庸之辈。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可是就是这么个平庸之人,轻轻松松的就采用陈桥兵变的方法得到后周的天下,而且没有经历宫门喋血,没有导致国内烽烟四起,甚至没有影响到百姓的日常市集交易。要想获得一次的成功,兵权、实力震慑都不可缺少,而且这些也只是确保兵变成功,但最终需要通过何种代价,是不可预测的,但是陈桥兵变能够获取巨大成功,而且是没有经历战事而获得成功,不得不说,赵匡胤具有较强的能力,和柴荣的平庸判定完全不同。
赵匡胤在兵变后,带人入城的时候,不准大家剽劫,保持了较高的纪律性,对百姓没有造成困扰,从而使得百姓对其更为放心,让百姓安心,就可获取民心,赵匡胤此种见识非常高明。
在很多宋朝记载中,往往提到陈桥兵变并未提前设谋,这个有点自欺欺人。首先,黄袍要提前做。然后,赵匡胤带走兵马,就是为了抗击契丹兵,但是在他夺得皇位之后,没有再次迎击,说明契丹兵没有前来攻打后周,不然他们不可能自行退去。赵匡胤的生母在其获得皇位之后曾经说过,她的儿子一直以来就有很大的志向,如今终于得偿所愿。
赵匡胤获得了皇位,柴家的反抗显得软弱无力。元帅李筠想要维护旧主,但是他身边的人没有同意的,甚至是他的儿子都不同意。因为天下根本就没有想要反抗赵匡胤的,所以另一个元帅李重进只能是独立带领部队作战,但是很快就被打败了。这样看来,就像是全天下都希望赵匡胤能够登基当皇帝一样。当然这和当时的社会形态具有较大的关系,老百姓基本不会管谁做皇帝,只有对他们好就可以了。能够在权利中摇摆的人,基本都是有钱有闲的,但是士族群体基本被灭的差不多了,那时候士绅集团日益崛起,这些人不怎么希望君主有很大的开拓精神,维稳最重要,所以他们认同了赵匡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