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玖宋朝文化与历史网

唐岛之战金军7万人是怎么败在3千宋军手下的_宋朝

0

:金军7万人是怎么败在3千宋军手下的?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。

公元1141年,宋金两国签订“”,宋向金称臣,金册为。

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,宋均须遣使称贺。每年要向金纳贡银、绢各25万两、匹,自绍兴十二年开始,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。 宋金东以淮河、西以大散关为界。

这是一个耻辱的协议,虽然此协议的签订,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,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,但是宋金之间上的对等关系被打破,严格说来,宋成了金的。

完颜亮

公元1148年,金兀术死去,完颜亮继任右丞相。第二年完颜亮发动宫延,杀死金熙宗,自立为帝。

完颜亮执政后励精图治,鼓励农业,整顿吏政,厉行革新,完善财制,并大力推广汉化,迁都燕京,极度加强中央集权。

完颜亮曾对大臣高怀贞说他的志向:“吾有三志,国家大事,皆我所出,一也;. 帅师伐远,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,二也;. 无论亲疏,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,三也。”

当皇帝之后,他实行了残酷的高压统治,第一个愿望实现了,,第三个愿望也实现了。现在,他要实现自己的第二个愿望了。

这样一来,自“绍兴和议”以来保持了20年的平静局面被彻底打破。

金兵

公元1161年十月,完颜亮兵分四路,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。一路自海道进攻临安;一路自蔡州出发,进攻荆州;一路由凤翔进攻大散关,待命入川。他他自己则亲率三十二总管兵,进军寿春。

金军“众六十万,号百万,毡帐相望,钲鼓之声不绝,远近大震。”

面对严峻的形势,宋庭最后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了,只好全力备战。

朝廷的战前部属是这样安排的,任命为四川宣抚使,负责川陕防务;命令成闵率军3万往武昌,防守长江中游;任命老将担负起江淮地区抗击金主力的重任。

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,原的部将、现已官至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的主动请缨,他率领一支只有战船120艘、水兵3000人的舰队沿海北上迎击金军。

出兵

这3000人都是由福建、浙江一带临时招募的弓弩手,并不是正规军。他率领舰队从平江出发,出长江口沿东海北上长途奔袭金军舰队。

航程中接连三天海风大作,浪涛如山,舰船被风浪吹得七零八散。可是,李宝毫不动摇。为表明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,他当众折箭为誓,还留下亲笔遗书,连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好了。在主帅的激励下,南宋将士士气大振。

而金军的实力要大得多了。他们有战船600余艘,水手7万余人。

船队在海上航行到第四天时,北风突然转为了南风,于是南宋军就乘风向前疾驶。但由于金军不习惯海上风浪,只能在停泊在岛间,充当水手的也是征来的人民。

当他们远远望见李宝的舰队时,于是就将金兵骗到了舱中,因此,当李宝的舰队靠近的时候,金兵也没有发现。主要还是因为没想到宋军敢跑这么远来主动进攻。

唐岛之战

等发现敌情时,宋军的船队已到了眼前。金军只好仓促应战。金军慌忙张帆迎战,这正中宋军下怀,金舰多用油布作帆,而宋箭不仅箭头燃火,尾部也采用火药驱动,射程极远,顺风射去,引燃许多金舰。

金军毕竟不熟海战,乱作一团。李宝从容指挥宋舰推进,进入远射程后用大炮、床弩等重型武器攻击。这些重武器由于过于庞大,陆军使用极不方便,但用于舰载则非常合适。而且此次宋军可能使用了霹雳炮和火毬炮,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驱动重武器 。

在远射程用重武器打击金军后,宋军继续推进至中距离射程,弓弩兵用神臂弓、克敌弓向金舰进行铺毯式射击,混乱中金军士卒伤亡惨重。

推进至近距离宋军又使用一种新式武器“猛油火柜”,这是一种利用石油为燃料,极其恐怖的巨型喷火器,可以喷出长长的火舌攻击目标,非常适用于木船时代的海战。加上已经被大量引燃的风帆,金军舰队陷入一片火海。

宋金形势图

宋舰发挥体积庞大、装甲坚实、动力强劲的优势,利用南风猛冲金军舰队,撞沉不少金舰,更将金军舰队的队形彻底打乱,此时其实已进入追亡逐北的状况。许多金舰仍欲顽抗,但宋舰已经接舷,宋军将士猛冲上金舰,与金军展开。

由于金军已彻底溃败,宋军仍在李宝的从容指挥下,以阵形围歼残余金舰,故而金军虽然人多,却被各个击破,惨遭全歼。

采石矶大战

当完颜亮听到唐岛之役大败,正好是他在采石之战被所击败,之后,他在瓜州(今扬州)汇集水军,准备渡江攻宋之时,完颜亮暴怒之下,命令全军三天内必须全部渡江南侵,否则全部处死。

他的这一死命令,促使金军内部矛盾激化,手下将领为了保命,进行暗中串联,结果完颜亮在12月5日被部将完颜元宜所杀,金军南侵全部失败,南廷也终于保住了半壁江山。

而李宝在战后被授予静海军节度使,升任沿海制置使,后升任御前水军都统制,成为宋帝国实际上的海军总司令,卒后赠检校少保。

宋高宗御笔题写“忠勇李宝”作为军旗,一战定乾坤的李宝终于享受到和岳飞、同等级的待遇。

标签: 宋朝军事与战争

上一篇和平夺权的典范看戏精赵匡胤如何策划陈桥兵变_宋朝

下一篇唐朝与南诏战争频频为何宋朝和大理却能相安无事_大理